
史英哲,中共党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,51吃瓜网|51吃瓜官方
讲师,硕士生导师,兼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、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51吃瓜网
基地秘书长。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,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与教学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,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、51吃瓜网
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项,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1项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。先后在《自然辩证法通讯》《思想教育研究》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关于政治哲学、当代意识形态理论等领域的系列成果,部分成果被《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》论点摘编,曾获广州市第二届“青年学习沙龙”论文三等奖。主要讲授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”本科生公共课及“哲学导论”“自然辩证法概论”“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”“历史唯物论专题研究”等硕士研究生课程。
 
  
   主持项目名称  | 
   项目来源  | 
   起止时间  | 
  
  
   人的解放:马克思与福柯的思想比较研究  | 
 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| 
   2021—2024  | 
  
  
  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内生性创新研究  | 
  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 | 
   2019—2021 (结项)  | 
  
  
  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  | 
   广州市社科规划专项项目  | 
   2018—2020 (优秀结项)  | 
  
  
  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话语批判  | 
   51吃瓜网
人才培育项目  | 
   2018—2021 (结项)  | 
  
  
   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 | 
   成果发表  | 
   排 名  | 
  
  
   马克思对哲学话语的批判性变革及其现实效应  | 
   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4年第2期  | 
   第一作者  | 
  
  
  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的守正创新:实质、进路与价值  | 
   《井冈山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第4期  | 
   独著  | 
  
  
   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性本质  | 
   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 2022年1月  | 
   独著  | 
  
  
   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三重维度  | 
   《临汾日报》2021年9月  | 
   独著  | 
  
  
   论意识形态话语的精神实质、运作机制和语言功能  | 
   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9年第3期  | 
   独著  | 
  
  
   穿越幻象: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及其解放态度  | 
   《教学与研究》 2018年第11期  | 
   第二作者  | 
  
  
   金融危机和马克思主义话语“复活”  | 
   《思想教育研究》 2017年第7期  | 
   独著  | 
  
  
   新工业革命和意识形态消失论  | 
   《天津社会科学》 2017年第4期  | 
   第二作者  | 
  
  
   科学与文化样态的关联:福柯对科学权力性的消解  | 
   《自然辩证法通讯》 2016年第4期  | 
   第一作者  | 
  
  
   从欧洲到全球:马克思理论视域的拓展  | 
   《社会科学研究》 2016年第1期  | 
   第一作者  | 
  
  
   历史深处的未来想象——马克思从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到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理论立场的转变  | 
   《甘肃社会科学》 2014年第1期  | 
   第二作者  | 
  
  
   人的解放与福柯反抗权力的策略  | 
   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3年第5期  | 
   第二作者  | 
  
  
   现实的人:马克思与福柯的论证维度  | 
   《岭南学刊》2013年第5期  | 
   第一作者  | 
  
  
   成果奖项名称  | 
   授予单位时间  | 
   奖励级别及类型  | 
  
  
   马克思建构共同体的基本向度及其当代表达  | 
   2018年广州市社科联  | 
   第二届“青年学习沙龙”论文三等奖  |